蟲牙本無蟲,細菌是真凶?
既然牙齒比骨頭還硬,是什麼東西能把它破壞成 一個個的小窟窿呢?在我國古代殷墟的甲骨文中就有
齲齒的象形文字,從中就可看出我國古代認為齲病的病因是蟲蝕齒。這個概念在古代的西方也不謀而合,在美索不達米亞區域的碑文中也記載着蟲牙學說。其實,牙齒的大敵是只有一至數微米長的小生物——細菌。從17世紀顯微鏡發明以後才逐漸認識到這個蟲 就是細菌。能產酸的細菌稱產酸菌,在齦病的發生和 發展中起作用。本世紀50年代中期一項在無菌動物 體內進行的實驗發現同樣將富含蔗糖的飼料給普通大 鼠和無菌鼠,普通大鼠發生齦病而無菌大鼠不發生齦 病,有力地證明了細菌在引發解病中的作用。近幾十年的研究已得出結論“沒有致病菌,就沒有齦病”。
換言之,如果能控制細菌,也就能預防鱷病。它們賴 以生存的實體稱作牙菌斑,是附着在牙面上未鈣化的 細菌團塊,為菌斑染色劑塗布後在牙面上着色的斑膜。牙菌斑多存在於口腔衛生措施達不到的地方如兩 個
牙齒鄰接面的下方,牙面上的窩溝中。
推薦閱讀:
羅湖睇牙費用